名师介绍

志智双扶播种希望之花 守望山乡阻断代际贫困——记北辰区教育局帮扶支教教师

时间:2021年11月15日 阅读量 : 1063

在距离天津1500余公里的甘肃、3000余公里的新疆、近4000公里的西藏,还有河北等地,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都叫“北辰人”,他们用热情填补昼夜的温差,用歌声填充氧气的稀薄,用脚步丈量脚下的土地,更是用专业共筑孩子的梦想。他们说,每一个人都有走出大山的权利,合力将“志智双扶”唱出了不同的五彩旋律,他们多次出征,共同将无悔书写在华夏大地最需要他们的地方。

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带到黄土高坡

   

2020年6月,北辰区模范小学英语教师姜浩主动请缨,被选派到甘肃省正宁县北辰小学完成东西部教育扶贫工作。寒冷的高原气候,简陋的居住环境、学生们薄弱的基础、大部分是留守儿童的学生现状等一个个难题,让姜浩的帮扶之路充满了挑战。看着黄土高坡上这群可爱的孩子和老师们,姜浩立志,要将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持续不断地输入这里。


英语教学必须狠抓基础,面对学生们英语口语和发音普遍不标准的现状,姜浩从规范正尾音t、d、g、s、z开始,坚持每天带领学生跟着标准录音正确朗读。现如今,孩子们的语音面貌不仅大大提升,在清晨大声朗读英语课文也已经成为孩子们学习英语的新习惯。为了多角度扩充孩子们英语学习的资源库,姜浩创新英语信息化教学模式,通过整合希沃白板、微信小程序、英语公众号等有益资源,为学生打造了平台便捷、内容丰富、联通东西的英语学习超强资源库。“26个英文手写体表格”“英语课本读音”等英语信息化教学的引入不仅吸引了学生的广泛参与,更带动着家长一起,陪着孩子在线上一起学。课堂教学中,姜浩根据学情,适时将英语歌曲、英语游戏导入课堂,大大提高英语课堂的趣味性,保障高效学习。


说起姜浩老师,学生晓鑫感触很多。晓鑫的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由老人抚养,她对英语学习根本提不起兴趣。姜浩老师不仅多次到她家里,更是和远在外地的父母频繁沟通晓鑫的学习情况。被关注、被看到、被信任、被鼓励,再加上姜浩老师的单独辅导和个别关注,让晓鑫学习劲头十足,短短3个月,英语成绩就有了大幅度提升。学生小文提到姜浩老师,更是眼含热泪,从六年级到高考,姜浩自掏腰包,主动捐资助学,让他原本贫苦的家庭看到了希望。给学生买学习用品,和学生分享零食,走进学生的家里,也走进学生的心里,姜浩一直在路上。


“我要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带到这片热土,我要把最先进的教育理念深耕在这片家园。新学期,作为北辰小学教务主任和英语教研组长,我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带领北辰小学的教师一起,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提升专业理念,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速乡村振兴拼尽全力。”姜浩说。


送课下乡,甘当昆仑山下的“徒步王”


她像是教师队伍的“特种兵”,摸爬滚打不畏艰险;她像是坚定教育信仰的“传道士”,送课下乡遍访学校;她更像是操心不完的“掌舵人”,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不允许一个徒弟掉队。在新疆最南端的策勒县,北辰区实验小学数学教师李淑静像一枝“铿锵玫瑰”,开启了她为期三年的支教生涯。


初到策勒县,干旱少雨、异常恶劣的季节再加上风俗迥异、隔空时差的变化让李淑静吃足了苦头,嘴唇干裂、喉咙发炎、内分泌紊乱……接踵而来的身体不适并没有打垮这个“弱女子”,反而激发了她顽强的斗志。很难想象,在策勒县,她既去过全县最偏远的山区学校博斯坦中心小学,还去过海拔最高在3000米以上的乌鲁克萨依学校,努尔、恰哈等同样偏远的山村学校更是遍布着她的足迹。两年的时间,李淑静走遍策勒县城、山区几十所学校,送课下乡,她听遍了全县每位数学老师的课,面对面进行指导。她坚持送课下乡不放弃,成为了山里的“徒步王”。五六个小时的路程颠簸对她而言是常态,克服高寒缺氧去上课更是常事。李淑静说,也曾有人劝她不要让自己这么辛苦,停止送课。可她却说,我个人这点困难算不了什么,我必须对得起山区孩子和老师们对知识的那份渴望,将自己的价值发挥到最大。


作为当地的数学教研员,她主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与农村学校青年教师结为师徒关系,教学指导、示范课、磨课研课、听课评课,李淑静的“徒弟们”不仅能够不断提升专业本领,更能享受到这位师傅“亲自上门”的指导福利。为了帮助当地尽快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两年来,李老师为全县教师作专题讲座20余次,其中包括教材分析、课标解读、复习指导、如何备课、作业设计等。为了进一步提高讲座的实用性和含金量,李淑静常常昼夜无休,从天津市双优课、国家优质课例等众多优质课中,截取、提炼出最适合于当地教师的教研资源并及时分享。


作为一名援疆教师,李老师深知自己除了教书育人外,还担负着促进民族团结的使命,她真心关爱每一个学生的心理成长,她用耐心和家长通过各种方式沟通交流。“在昆仑山下这片热土,我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用实际行动诠释援疆初心,最大化发挥自己的价值。”李淑静说。


教学、管理两手抓,完成“组团”帮扶重任


打开北辰区集贤里小学魏娜的支教规划本,黑色的字迹清晰有力——“我要把北辰的教育理念跟列宁学校的教学经验相融合,优势互补,尽快锻造出一支高水平教师团队,推进教育教学水平全面提高。”作为北辰区支教团队挂职副校长,魏娜教学、管理两手抓,既承担着甘肃省庆阳市南梁镇列宁学校六年级语文和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又肩负着学校日常管理工作。


集贤里小学是北辰区科技创新龙头学校,魏娜和团队同事商议后,决定将北辰区的科技教育精神带到列宁学校,经过紧张筹备,于10月26日为列宁学校六年级的学生上了一节别开生面的科技手工制作课。很多孩子都是第一次见到航模,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大家一点点将模型拼装起来,认真调试机器、参与航模竞赛。当孩子们看到自己亲手组装调试的飞机模型在空中平稳地飞出一道道美丽的弧线时,都激动得跳了起来。“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科普活动,原来飞机的飞行原理有这么多奥秘,太有意思了。”孩子们兴奋地分享着他们的感受。


在魏娜的语文课堂上,她突破了没有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局限,结合自己11年的教学经验,用一曲优雅的贝多芬《月光奏鸣曲》为孩子们打开了语文课文《月光曲》的全新学习模式,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悠然入耳:“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读罢,她让大家闭上眼睛,联系音乐想象书中的画面。学生们不由自主地托起下巴,陶醉在曼妙的音乐中。“扶贫必先扶智”,魏娜用她新鲜感十足的花样教学法,打开了山区孩子们的新世界。

为了尽快提升山区教师的专业水平,她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大家一起上示范课,组织每周的听课、评课,积极开展同课异构、指导教研、专题讲座等多项活动,她不仅为教师科学地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方法,更是通过点对点有针对性的主题培训,把北辰的优质教育教学经验分享给列宁学校的老师们,助力教师更快、更专业地成长。


面对陕西西安、甘肃兰州等地新冠疫情多点爆发,魏娜主动承担起学校疫情防控的重任。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每天提前做好教室消杀工作,组织学生开展应急演练,每天早晚做好学生体温检测,厚厚的防护服掩盖不了她的干劲儿,早出晚归的身影更是饱含着她对这片土地的热忱,“脱贫攻坚是我们党员干部一场输不起的战斗,我们代表着北辰区,我坚信不论碰到什么困难,只要我们团结一心、攻坚克难,教育扶贫的帮扶目标就一定会如期实现。”


近年来,北辰区高度重视东西部地区的教育扶贫工作,先后与甘肃、新疆、西藏、河北等地签订帮扶支教合作,前后近200余人参与到帮扶支教的队伍中。北辰区教育局副局长张婷表示,未来,北辰区将继续加大东西部教育协作的力度,在教师交流、学生联谊、课程共建等方面继续加强联系,北辰区教育局也会结合《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精神,把区里减负增效的好做法、好理念及时分享给帮扶地区,共同开创新时代东西部教育协作新篇章。


本网站信息搜集自网络,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