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年12月03日 阅读量 : 999
课余时分,刘丽丽老师陪学生们一起开展“阳光阅读”。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please open your book……”11月25日一早,武汉市江夏区湖泗小学里,英语老师刘丽丽开始朗声领读,孩子们则跟随着老师的节奏齐声跟读。作为学校第一位专职英语教师,在信息化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基础教育中的当下,刘丽丽笑称这是她坚持了8年的“笨办法”,也是让乡村孩子们能够快速响应的好办法。
■ 教书是一项良心活
2013年,刘丽丽刚接手教学工作的时候,就面临了一头“拦路虎”——乡村教育对英语学科的不重视。据她观察,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基础普遍较差,甚至有的学生对英语学习有抵触情绪。
为了转变学生们对英语学习的态度,针对低年级的孩子,刘丽丽专攻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而对高年级学生,她除了备好课,上好课以外,也经常采用一些“笨办法”——多花时间,多辅导,在反复的练习中加强知识点的学习。
那时英语教学资源很匮乏,刘丽丽就自己绘制教学卡片,做新课件,尽可能创设英文情景,大胆使用全英文组织教学,结合有趣的互动,让学生逐渐对英语产生兴趣。
当年10月,刘丽丽用全英文主讲了一节公开课,顺利地完成了各项教学任务,获得武汉市教研员朱腊梅老师的点赞。在场的很多老师以为这场公开课有提前预演,认为乡村学校的孩子英语很难这么好,但熟悉刘丽丽的同事们说:“刘老师的每一节课都是良心课。”
刘丽丽也常说,教书是一项良心活,就算是在乡村校园,她仍坚守教育本心。
■ 育人要做一条温暖的河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刘丽丽关心学生们的学业成绩,因为她知道对于农村孩子而言,认真求学增长知识是他们改变命运的“平等之门”。不过,刘丽丽更关注学生们的内心世界。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侵袭武汉,刘丽丽接到了学生小骆父亲的求助电话。原来,小骆的父母是医护人员,疫情期间都上了战疫一线,小骆被送到了外地的外婆家。见不到父母,再加上疫情带来的严格防控,小骆与父亲之间的感情有了裂缝。于是,小骆父亲跟刘老师联系,希望她能帮忙做做孩子的思想工作。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刘丽丽经常主动联系小骆,动之以情多次劝说后,不仅逐渐缓和了小骆和父亲的关系,还帮助小骆完成了各阶段的学习计划。返校复学后,小骆的学业水平从中等跃居“领头羊”的位置,尤其是英语进步很大,每日回家不用父母督促,一定会自觉完成英语作业。
刘老师的关心,学生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们会悄悄地把家里的枇杷、桑葚或是栀子花放到她的办公桌上。当她生病住院时,学生们也会轮番跑去看望她,逗她开心。家长们都说,刘老师就像一条温暖的河,静静地在学生心间流淌。
回首在乡村学校的8年,刘丽丽说,不论身处何地,面对的是怎样的学生,她都想尽己所能,为孩子们带来知识,开阔他们的眼界。“我只是众多依旧坚守在偏远乡村学校教学一线教师中的一员,希望更多有志青年能加入到乡村教育一线,为乡村的孩子们带来更优质的教育、更美好的明天。”
本网站信息搜集自网络,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